“幸福里”要建图书馆 视点

东方资讯   2023-04-17 04:18:33

流河

“为营造浓厚的社区书香氛围,推进书香社区建设,幸福里社区拟将社区前坪闲置地进行优化改造,建设社区群众公益图书馆,现向拟建图书馆所涉红线范围内的居民征求意见……”一大早打开手机,我就被小区群里热烈的讨论吸引了,和很多邻居一样,我也因这消息感到异常兴奋,突然想到,一个名叫“幸福里”的社区,怎么能没有图书馆呢?


【资料图】

是啊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闲暇时光,倘若在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间图书馆,可以借阅报刊书籍,可以静享安静的阅读时光,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。

记得我读师范时,曾在学校的图书馆读到清代学者袁枚写的《黄生借书说》,其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书非借不能读也。子不闻藏书者乎?七略、四库,天子之书,然天子读书者有几?汗牛塞屋,富贵家之书,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?”袁枚是想告诉前来借书的书生黄允修,如果书不是借来的,人们就不会好好去读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似乎成了人们借书看的一种理由。

读大学那会,虽然互联网已经开始流行,网费却不便宜,手机的功能也远没现在发达,一有时间我们就会泡到学校的图书馆。那是一栋独立的大楼,其中二楼三楼都摆满了书架,书架上分门别类陈列着各类书籍。逢周末或没课的日子,我们往往会早起去图书馆门口排队,先进入二楼或三楼借上几本书,然后再走楼梯间来到四楼一个大大的阅读室,往往一呆就是一个上午或下午。那时读书的讲究不多,并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,读什么书全凭自己的喜欢,我读得最多的就是中外文学作品和营销、管理类的书籍,有时也会选一些诗集来读。由于书是从图书馆借的,不能在上面涂涂画画,我就慢慢形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,遇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或句子,甚至会想办法背诵下来。

现在想想,学校的图书馆几乎就是我的半个大学生涯,通过四年的阅读,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。参加工作后,读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有限,而住处离县图书馆也不近,去图书馆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。可即使再忙,读书的习惯是不会轻易丢掉的,我在家中安置了一个不算太大的书架,平时出差或外出,如果遇到心仪的书籍或报刊杂志,我都会买下来,书架上的书也越来越多,就成了家里的“私人图书馆”。一有时间我就会泡上一杯茶,安静地取出一两本书细细品读,这感觉就像涉足春野,瞥见阡陌山川和大千世界,心中常常生出许多美好的意境。

只不过,在家读书的感觉终究不如在图书馆里来得酣畅淋漓,在家中难免因一些杂事所累,没有办法完全静下心来,图书馆里通常都十分安静,只能听见翻阅书本的声音,很容易让人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,而在家里读书,充斥在耳旁的各种嘈杂,常常会打破读书时的清净。

“爸爸,我看到楼下贴出了公告,说我们幸福里社区要建图书馆了!”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晨练回来,第一时间就跟我分享了她看到的信息。

“是啊,现在还在征求居民意见呢!”我看孩子表现得很积极,问她,“那么你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有什么意见呢?可以告诉我,到时我一起写到征集表中去。”

“嗯,好吧,爸爸,这个问题我还要好好想想,看看我想要看些什么书,到时候再告诉你吧。”

小区群里的讨论还在继续,有人说建议多准备一些儿童书籍,有人说希望有空间足够大的阅览室,还有人说自己可以去图书馆做义工……群众公益图书馆还没开始建设,我就已经感觉到了整个社区浓浓的书香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