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评论|共赴“黄河之约” 共襄文化盛宴_每日热议

闪电新闻   2023-04-21 08:52:44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大河奔流,蜿蜒曲折,生生不息,薪火相传。千百年来,古老的黄河成为母亲河,滋养着沿岸人民,并由此诞生了绵延千年的黄河文化。这次,沿黄九省(区)齐聚东营,签约一系列合作协议,携手推进黄河文化传播,奏响了新时代的“黄河奋进曲”,令人期待。

积极推介黄河文化,通过艺术形式表达黄河文化内涵,让黄河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。在构建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当下,黄河文化既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,让黄河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发展是全体国人的共同责任。黄河文化延绵不息、历久弥新,兼容并蓄、多元一体,开放包容、博采众长,浑厚雄壮、百折不挠。今年6月将在山东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,集中展示黄河流域戏曲剧种艺术魅力和表演人才培养成果,深化沿黄九省(区)戏曲艺术交流合作;今年10月举办沿黄九省(区)新时代民歌艺术展演,推动黄河流域及中国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。通过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,绘声绘色,折射黄河文化内涵,做到让黄河文化与时代共舞,留住黄河文化的根和魂。

赓续黄河文化基因,让青少年参与其中,使黄河文化入脑入心,固化对黄河文化的传统认知。黄河文化能否薪火相传,青少年是重要的一环。据悉,这次黄河论坛之后,为吸引青少年的参与热情,将举办一系列活动,让青少年接受黄河文化的洗礼。例如,将举办沿黄九省(区)青少年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传习大会,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儿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;举办沿黄九省(区)高中学生辩论邀请赛,开展与黄河相关的研学实践活动。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起到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,让弘扬黄河文化成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。

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。通过文博会展览,让人们成为黄河文化的建设者和维护者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、历久弥新。古老的黄河文化衍生出众多的历史遗存,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功在当今,利在千秋。这次黄河论坛之后计划举办大河上下——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,首展落地北京,随后在沿黄省份进行巡展,并积极对接国外博物馆进行外展。通过巡回展出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黄河文化,让世界感知独特的黄河文化魅力。

积极打造黄河文化品牌,构建黄河文化新高地,通过文化传播手段唱响黄河文化“大合唱”。通过讲述“黄河故事”,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的今生前世,牢固树立黄河根脉意识。例如,将组织“走黄河廊道看山东高质量发展”联合采访,讲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故事;沿黄九省(区)将共同办好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微刊《黄河Style》,作为对外传播黄河文化的共同载体;打造“黄河文化”主题节目品牌矩阵,深挖黄河文化时代价值,掀起黄河文化热潮;深耕黄河大集,在不同季节设计不同主题,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。

繁荣黄河文化创作,通过作家采风、出版等活动为黄河“树碑立传”,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,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。人无精神不立,国无精神不强。奋进新征程,建功新时代,特别需要奔腾不息的黄河精神力量的支撑。黄河精神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,千百年来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为之奋斗,书写出感天地,泣鬼神的美丽故事。今年6月份将邀请沿黄省(区)推荐作家,开展主题“深扎”活动,创作一批反映山乡巨变发展成就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作品。此外,根据沿黄九省(区)社科院合作协议,将共同编写《黄河文化“两创”年度报告》。今年将由山东社会科学院率先组织实施,采取蓝皮书的形式,计划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。通过作家的笔触,将黄河故事进行精彩呈现,确保黄河文化的根脉延绵不断。

共赴“黄河之约”,共襄文化盛宴。黄河文化星河灿烂,黄河文化历久弥新,弘扬黄河文化贵在知行合一。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,规划建设沿黄河、大运河、齐长城、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,新建10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办好旅发大会,让更多山东文旅精品“出圈”、出彩。衷心期待以这次黄河流文化论坛为契机,早日结出丰满的黄河“文化之果”,让黄河文化生生不息,和着时代律动,与时代共起舞,继续演绎精彩的“黄河故事”,续写山东高质量的文化新篇章,共赴美好前程。(文/李红军)

闪电评论,欢迎投稿!

投稿邮箱:qilushiping@iqilu.com